民初以來鶯歌之近代陶瓷發展簡史(過程)

一、以時間之架構為經所展開之演進過程: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拜本地天然資源 ─ 陶土之賜,由早期生產之傳統實用粗陶,如:酒罐、碗盤、水缸、舍斗等器皿為準;繼而擇取北投土燒製之半瓷,前後跨越三十年之久。迄民國六十一年〈西元一九七二年〉,始因仿古高溫還原之興起,而帶動島內之仿古瓷風氣,自此鶯歌之裝飾陶瓷亦漸擺脫昔日粗俗之風貌而朝精緻階段邁進。而仿古瓷之前,建材用瓷〈如瓷磚、衛浴器等〉早於1961年左右開發生產,並自成一格蓬勃發展之後〈1972年〉骨灰瓷與三色陶、半瓷相繼興起,自此鶯歌於一片榮景中,建立了「台灣景德鎮」美譽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1976~1978年白雲瓷〈亦稱白雲陶〉漸取代市場主導向,風雲數年後,接由結晶陶瓷起帆〈於1983年萌芽~1984年間達最盛期〉迄1990,景氣低靡,各類陶瓷競起,形成百家爭鳴,導致呈市場紛亂之局面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縱觀鶯歌陶瓷演變之時序,應以民國六十一年〈即西元1972年〉為最具關鍵之分界。此前數十年仍延續傳統樸實風貌;此後各類陶瓷即如雨後春筍般之競起。


二、已人文特色為所呈現之演變過程: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 鶯歌早期陶及半瓷期所呈現皆以實用性為主,惟附有相當之傳統鄉土風味,至最具關鍵階段之1972年,許自然先生首創本島仿古高溫還原瓷事業,不僅爲本島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薪火,更刺激、帶動了鶯歌傳統〈陶瓷〉製造業之全面革新,復於當時之蓬勃景氣助瀾下,開創了鶯歌陶瓷業之新紀元;而建材用瓷的興起,不僅提升、改善了現代建築與生活品質,更為日後之工業用瓷,種下催生根基;同期發展之骨灰瓷與三色陶,則多以外銷為主,影響本土不大,故不廣為人悉;而結晶釉瓷〈陶〉則挾其華麗炫燦捉摸不定的釉色變化突起於傳統陳寂之格局,而予人耳目一新之新鮮感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而萌芽於1986年後茁壯之現代陶藝,因其獨具的鄉土特色與親和力,更以其易於發揮的表現空間,造就不少出色之陶瓷菁英,不僅美化了現代人的生活,更為鶯歌陶瓷事業注入不少藝術動力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以上文章內容如需採用請來信或來電告知 ─ 永隆陶器廠〉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留言

熱門文章